资源再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回收利用,是防止资源再流失、能源再浪费、环境再污染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原生资源称为第一资源,再生资源称为第二资源,再生资源是相对原生资源而言,俗称废旧物资,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在废旧电机设备、电线电缆、通信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被形象地比喻为“城市矿产”。今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977号),我国决定用5年时间在全国建成30个左右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重点“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
在长葛市,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报废汽车、塑料、橡胶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已形成了大规模、系列化、产业化生产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长葛市大周镇还是一个是穷乡僻壤,被誉为长葛市的“北大荒”。经过30年的发展,再生金属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群,形成了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镁合金三大产业基地,自2003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上缴税金年均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增长。2007年12月,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被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命名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成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生动范例。
利用再生资源能够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切实转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方式。由于再生资源具有上述特征和优点,该行业又被视为“社会静脉产业”或“第二矿业”。如何利用好再生资源,构筑再生资源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抓好规划编制。再生资源回收设施规划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引领回收体系建设的关键。要按照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为回收利用工作搭建好空间平台。
二要创新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建好回收设施,做到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管好回收网点,使之正常运作,发挥便民利民的作用。
三是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宣传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的重要意义,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全社会都来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要切实加强领导,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供组织保证。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为了既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给后人留下永续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长葛市大周镇党委书记大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 杨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