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塑料高价让消费者望洋兴叹
塑料,爱它的物美价廉、经济实用,恨它的不可降解。人类终于发明了可以降解的塑料——生物塑料。这种塑料既有传统塑料的适用性,又克服了传统塑料难以降解的弊病,彻底解决了人类的后顾之忧。
高价格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生物塑料是在最近20年面市的塑料家族中的后起之秀。主要是指以生物质为原料的塑料,或指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塑料。由于其中的当家品种聚乳酸(pla)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也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玉米塑料”。凭借着原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制品可生物降解性两大优势,生物塑料成了低碳经济大旗下首选的塑料新材料。与传统的石油基塑料相比,它不依赖于石油资源,也不必担心会造成环境污染,顺应了环保、减排和低碳的国际大趋势,因而在国际上发展十分迅速。
营口永胜降解塑料有限公司的一位销售人员给ccin记者打个比方:“在超市中,你花3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普通的塑料购物袋,而如果是用生物塑料制成的袋子,便宜的要卖到6毛,贵的会卖到1块多。你愿意出高价去买吗?”这位销售人员一语点破了生物塑料叫好不叫座的根源。
目前聚乳酸的价格每吨2万元左右,而像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聚丁二酸丁二醇(pbs)等生物塑料的吨价则超过了4万元。相比之下,普通的聚乙烯、聚丙烯原料只有1万多一点。以这样高的成本想要和传统的石油基塑料较量,新型的生物塑料还显得底气不足。
毕竟玉米要比石油容易得到,而且可以用之不竭。但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秘书长翁云对此似乎并不乐观:我国的生物塑料产业刚刚起步,处于产业化初期,羽翼未丰。而且设备投资大,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加工性能提升和市场推广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最关键的是,我们在生物塑料加工技术上还没有突破,所以投资下不来——
技术不成熟造成事倍功半
生物塑料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与有着上百年应用历史的传统塑料相比,其产品性能和加工工艺及技术上的差距还很大,造成了投入大但产出效益不高的局面。
无论是业内的专家、学者还是企业家,对于这一点,他们并不讳言。
他对生物塑料产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但在谈到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时,他坦言,生物塑料本身的性能有许多缺陷,是不能单独加工成制品的,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改性,才能成为可应用的制品。“我们的研发团队一共二十几个人,其中十几个人是专门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的,有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生物塑料的加工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制品的性能也无法完全满足各种消费需求。尽管市场上已有的生物塑料品种众多,但材料本身的机械和加工性能只在某一方面突出,综合性能还存在许多不足。
ccin记者了解到,尽管生物塑料也是塑料,但其加工条件和传统塑料有很大的区别,在工艺、配方和加工设备上都需要调整。这不仅仅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有些技术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样也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
一些制品在耐热性、抗冲击性以及熔体强度等加工性能方面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甚远,加工出来的制品在性能上与传统塑料也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了生物塑料的大规模推广。国内的许多科研机构以及浙江鑫富药业公司、安徽安庆和兴公司、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九鼎集团等多家主要的原料生产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成本瓶颈,尽早实现投入产出效益化的目标。
市场突破要靠产业导向
降低成本—打开市场—消费量增长—规模扩大—成本继续下降。很显然,在这一轨迹当中,降低成本是一马当先的。在这个环节上,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是政策上的支持。
在这方面,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纽约1989年开始对生产降解塑料厂家给予补贴。2002年开始美国要求每一个联邦机构都必须制定使用生物塑料的计划;日本政府也已确定目标,到2020年日本消费的所有塑料袋将有20%来自可再生资源;德国实施的政策则是禁止将含有大于5%有机物含量的固体废弃物掩埋地下,而且强制生产传统塑料袋的企业承担回收塑料袋的义务……凡此种种成就了生物塑料制品在海外市场的畅销。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产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一些企业反映,科技专项基金只是解决了部分科研经费,对产业化和市场推广来说是杯水车薪。况且支持的项目产品大多数出口到了国外。限塑令限制了传统塑料袋的用量,但并没对生物塑料的应用产生多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政府对生物塑料资金支持采用的是对高新技术的补贴形式,而我国这部分产品大多是出口。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补贴间接地补给了国外企业。他认为,政府要认真研究国内市场,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对产业的支持一定要到位,要具体。
浙江一家企业的老总告诉ccin记者:“我们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尚可,主要是出口到欧美。但国外的订单有限,企业的生产成本又比较高,想盈利十分困难,主要是靠公司的其他业务支撑。现在坚持着做,主要是看好这个产品低碳环保的属性,期待未来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浙江、广东和内蒙古的多家企业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