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Chat by comm100

“限塑令”施行之下,环保塑料袋不是迎面而上,而是在缓慢隐退

2010/5/30 17:55:28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到今年6月1日已经整整两年了,记者昨天调查发现,曾经一度被禁的超薄袋竟又在超市、农贸市场卷土重来,甚至就连正规厂家同样表示可以“定制”超薄袋

  对此,南京市工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不从源头上去堵住超薄袋的生产,光靠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查处,很难遏制住超薄袋的泛滥。而中国环保志愿者团体“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则认为,有关部门可以对塑料袋征收高于其采购成本的环境税,通过增加购买成本、传递环保信息来更有效抑制塑料袋的消费。

  快报记者安莹陈英

  超薄袋占领环保袋专营点

  昨天,记者走访了好几家农贸市场,没有一家菜场的塑料袋收费,也没有看到环保塑料袋的影子,有的摊贩使用的袋子上虽然印有“环保购物袋”,但一摸,与超市销售的0.025毫米的袋子相比要薄很多。“环保袋太贵了,我们用不起,又不可能跟买菜的要钱,袋子要收钱的话,人家就不买你的菜了,只能用这种便宜的超薄袋。”一个菜贩坦言,他认为农贸市场禁超薄袋,几乎不可能。另一位摊主笑着说:“现在都一条龙服务了,菜场里就专门有卖塑料袋的摊子。我们袋子用完了就去买,都不用跑远。”记者找到这个专卖塑料袋的摊位,看到各种型号、颜色的超薄袋摆满了整个摊子。

  卖塑料袋的老板告诉记者,自己的摊位本来是卖环保袋的,但是根本没人买。“环保袋两毛钱一个,也就是‘限塑令’刚开始的时候火一阵子,而超薄袋很便宜,一般的袋子1.7元一把,好一点的5块钱一把。”

  正规厂家也生产超薄袋

  正规的环保袋上有材质、规格以及生产的厂家、电话等信息,但是超薄袋一般是“三无”产品,菜场摊主要么在菜场内购买,要么是有人上菜场来兜售,从不知道是哪里生产的。记者从金盛百货一家塑料袋经营部了解到,他们的货源是从安徽一些生产厂家进来的。南京也有一些生产塑料袋的厂家。

  在一个环保袋上,记者看到这是栖霞区一家塑料制品厂出厂的。昨天,记者拨打该厂电话,说要批发一些塑料袋,对方表示可以将自己的需求说出来,由他们来定制,而厚度则不一定是0.025毫米,“也可以做薄的。”

  工商部门:堵住源头是关键

  对于“限塑令”在农贸市场成为“一纸空令”的现状,南京市工商部门也显得很无奈,市工商局市场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限塑令”刚实行时,菜场里用的是环保袋,一些市民也会自带袋子去买菜,但是很快超薄袋就回潮了。由于超薄袋的生产源头没有控制住,而价格比环保袋便宜很多,菜贩子开始还是偷偷摸摸地使用,到后来就光明正大地用了。工商部门也不断要求加强巡查,但效果不好。

  南京市工商部门相关人士认为,如果不从源头上去“堵”住超薄袋的生产,光靠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查处,很难遏制住超薄袋的泛滥。

  民间环保者:不妨征收环境税

  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不言而喻,在“限塑令”实行两周年的前夕,中国环保志愿者团体“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给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发了电子邮件,就如何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他们认为可以由税务部门负责对塑料袋征收高于其采购成本的环境税,通过增加购买成本、传递环保信息和强化政府部门责任更有效抑制塑料袋消费。其次,不搞“一刀切”,分重点分步骤落实“限塑令”,超市、卖场或其他一些商品零售场所应是目前这个阶段“限塑令”实施的重点,并相应配套足够的行政资源;第三,建议政府部门要紧密跟踪政策效果。

  超市成了大赢家

  “限塑令”要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而塑料袋从免费赠送到有偿使用,让超市省下了很大一笔钱。

  记者从一家超市了解到,该超市现在塑料袋一年的销售额在20万左右,而在以前,这笔钱是“送出去”的。而另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则是更大的“赢家”,2008年6月1日以前,该超市一年花在塑料袋上的费用就达到5000万元,现在就算真的像超市方所说的销售塑料袋“不赚钱”,也可以省下5000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