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各国对塑料袋的控制
塑料袋的诞生,的确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人生因为这个发明,节约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一个字—方便。方便过来了,都后产生垃圾,于是“白色污染”又给上人类上了一课,醒悟过来,又勿忙治理了起来。下面列举各国对治理“白色污染”的一些举措。
2008年6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实行“限塑令”,对于商超的购物袋,实行收费,约束塑料袋的使用,严格禁止销售和使用厚度低于25MIC的塑料塑料袋,并呼吁社会群众优先使用“菜篮子”及环保塑料袋。
国际方面,英国阿尼娅·欣德马奇品牌推出的一款名为“我不是塑料袋”的购物袋在日本大受欢迎。此前,这一品牌的购物袋在英国限量销售时也引来了人们排队抢购。在美国“电子港湾”网站上,这款购物袋竞价曾达到每个100英镑(1英镑约合1美元)。
新加坡政府不久前与商家共同促使消费者自备购物袋或为后者提供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购物袋,消费者也比较积极地配合。肯尼亚最大的连锁超市也向顾客提供布袋。乌干达政府自今年7月1日起禁止生产和进口厚度在3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对其他厚度的塑料袋征收重税,同时提倡其居民使用当地包裹物品的传统材料——香蕉叶。
2007年4月,加拿大小镇利夫拉皮兹开始实施禁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成为加拿大首个出台此类禁令的城镇。英国西南部德文郡小镇莫德伯里也从今年5月起全面禁用塑料袋,该镇顾客在购物场所会得到由淀粉材料制成并可自然降解的袋子、可回收的纸袋或重复使用的棉麻袋。
2007年,肯尼亚和乌干达几乎同时宣布禁止生产和进口厚度在30微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并对其他厚度的塑料袋征收120%的关税。至此,在东非共同体五国中,除布隆迪外,全部采取了限制使用塑料袋的措施。而南部非洲国家南非则早在2003年就开始立法治理塑料袋污染。肯尼亚的新规定从2007年6月15日开始生效,而乌干达则从7月1日起开始实行。乌干达商家还被要求在2007年9月10前清理掉不合规定的塑料袋。乌干达环境部长呼吁人们遵守新的规定,提着篮子去购物。肯尼亚和乌干达政府表示,出台新规定是因为“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以及塑料袋很难处理”。
塑料袋对东非地区的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堵塞城市下水管道、导致牲畜误食死亡、流入海洋导致海洋生物误食死亡、积聚污水导致蚊蝇滋生、使土质变坏、破坏市容等。社会上要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呼声很高。两个国家的新规定出台后,遭到了塑料袋生产商的反对。理由是可能导致一些生产企业倒闭,增加失业人口。但新规定的颁布实施已经对作为塑料袋消费大户的连锁超市产生了作用。肯尼亚最大的连锁超市Nakumatt在规定出台后宣布,他们将引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初期在其全部18家分店免费供应,之后将按成本收费。这家超市一直向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每年的塑料袋使用量超过3000万个。
在另外两个东非国家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禁止使用塑料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在卢旺达,2005年就开始禁止生产使用和生产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同时禁止超市向顾客提供塑料袋。据悉,卢旺达的超市里见不到塑料袋,顾客可以花钱购买到植物纤维制作的袋子,很多顾客已经养成了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卢旺达对塑料袋的禁令执行得非常严格,一些超市曾经因不顾规定向顾客提供塑料袋而被勒令关门。在首都基加利机场,旅客会被要求放弃使用塑料袋,选购植物纤维制作的袋子。在禁令执行之前,卢旺达还曾在全国范围组织大规模的检拾塑料垃圾的活动。坦桑尼亚的塑料袋禁令与肯尼亚、乌干达和卢旺达有所不同。坦桑尼亚禁止的是厚度在30至65微米之间的塑料袋,理由是薄于30微米的塑料袋比较容易降解,而厚于65微米的塑料袋比较容易重复使用。据了解,坦桑尼亚的禁令没有对减少塑料垃圾发挥明显的作用,超市里的塑料袋仍然可以随意取用。
早在东非地区出台整治塑料袋污染措施之前,南非就已经行动起来。南非曾经饱受塑料袋污染之苦,塑料袋随风散落在高速公路旁、树枝篱笆上和海滩草坪里,被人们戏称为“南非的新国花”。2003年5月,南非出台法律禁止生产和进口厚度小于80微米的塑料袋(后放宽到小于30微米),违反者可被处以最多10万兰特(1兰特约为0/14美元)或最长10年监禁。此后,南非政府与劳资双方达成协议,零售商将塑料袋的成本从商品价格中分离出来。
在种种“限塑”、“禁塑”的措施和政策出台后,的确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我也相信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措施高压之下,“白色污染”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笔者在想,即使“白色污染”问题解决了,那“温室气体”、“沙漠化”、“绿澡”、“粉尘”等问题又待怎么解决呢?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我有一个堂姐,小时候是有名的“大胃王”,一个不到5岁的小女孩子,能吃掉一个成年人的粮食,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幸好那个时候早已经实行“包产到户”了,吃饭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所以我这个姐姐赶上了好政策,成就了她的“大胃王”称号。可是正是因为她不知疲倦地吃,却给她的人生带来了永远的伤害。由于我伯伯没有重视她的这种异常,任由她吃,能吃多吃多少,最后发现她不能吃了,胃里积食已经把她的胃弄坏了,大部份消化功能丧失,并且可能危及到生命,医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她洗了胃后,由于不能消化,只是吃很少的东西,养份全靠输液维持。我伯伯不忍心一个这么幼小的生命就这样子给毁了,于是到处救医问药,奇迹还出现了,他求得一个方子,就是每天喂她吃一些粥,并在粥里放入磨成碴子的碎瓷瓶片子,碎瓷碗。就这样子坚持吃了一年,她就吃好了,不能再通过输液维持生命,小命保住了,不过她为此也付了代价,她再也不能吃油腻的,太硬的食物了。
很多人说这个方子真灵(这是一个江湖郎中的偏方,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和临床验证,请勿参照),笔者认为不然,瓷片碴子多少可以帮助磨练她的胃功能,但是并不是治好她的原因,最根本是她采取了自救措施,不再暴饮暴食,有选择性地,适度的饮食,循序渐进地调整,加上自身的修复能力,才治好了自己。
笔者认为,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有人出一个好方子,也并不能保证方子能治病,自救才是真道理。如何自救?约束!